本書是一部哲學類專著。作者在書中逐步闡釋了自己的觀點。本書主要有十七個章節(jié)的內容,主要包括:認識你自己、性與能性、直觀與感性、直觀的練習、心體的意識結構、德性臨在:回歸生活等。作者認為:智慧包括真與善,我們其實是在善的意義上才能真正認識自己。我們需要在自在的基礎上,進一步去獲得自身的自由,才能獲得最終的自我實現。也就是
中華文化歷來崇尚禮治,“中國自有書契以來,以禮教治天下”。禮治文化蘊藏著古代中國“良法善治”的智慧和遺傳密碼。宋明理學家們十分重視禮治教化,認為禮乃教化之具,安民善俗莫善于禮。禮樂文明的再造是宋明理學化成天下的主要進路。本書稿以宋明理學中鄉(xiāng)村禮治思想為研究對象,對鄉(xiāng)村社會的禮治特征作了系統(tǒng)、深入的分析與闡釋,重點研究了
《道德經》一書,又名《老子》。老子的主要成就體現在《道德經》一書中,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之體,德是道之用!北緯锚毺氐囊暯,從學術和人生體悟的結合上進行闡述,是對《道德經》的內容的翻譯與解讀。書中設置了原文、逐句解讀、經典故事等板塊,不僅歸納了《道德經》中不易理解的知識點,而且通過經典故事講解的形式來加深讀者
審美資本主義是一個涉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審美品味、藝術生產等多個方面的概念。這一概念認為,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審美和藝術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動力,并且審美和藝術本身也成為一種特殊的資本形態(tài)。該書以馬克思主義美學為指導,通過現代資本主義精神的變遷、商品拜物教與審美資本主義批判、審美趣味的工業(yè)化邏輯、視覺經驗的崛
本書是一部文化研究學術著作。本書以傳統(tǒng)家訓為切入點,以家訓對儒學的傳播與實踐為研究對象,分四個章節(jié)系統(tǒng)考察了在傳統(tǒng)社會里作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儒家文化在民間社會的傳播及踐行情況,歸納總結了傳統(tǒng)家訓傳播與踐行儒學的方式方法及特點,深入揭示了其傳播與踐行儒學的現代價值。其中重點闡述了傳統(tǒng)家訓在以儒學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主流意識形
《子藏》的編纂是華東師范大學“985”工程的重大課題,具體由華東師范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負責此工程的組織和實施。其將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圖書館的力量,并聯合海內外有關高等院校和學術機構,進行《子藏》編纂出版工程!蹲硬亍肥珍浀母髯又鲿r間,則大致上截止到魏晉南北朝之末,因為這時期諸子百家的特點比較明顯;而研究各子的著
本書主要內容是通過講解大腦工作的原理:注意力不足,其根源其實是大腦物理性、器質性的損傷,所有成癮都是“多巴胺系統(tǒng)”被劫持的結果。手機”對人類大腦的劫持將愈演愈烈,其危害程度超過普遍預期。書中闡述“人為什么會對手機上癮”,講明白專注的原理,并給出簡單的解決方案,如孩子15歲前不準碰手機,養(yǎng)成運動、朗讀、音樂等習慣愛好!
本書收錄文章近20篇。其中經典研究版塊主要探討儒家經典,論文分別涉及到《易》《禮》《詩》和《孝經》;儒家文獻版塊主要從文獻的角度來探討儒學;還有儒學論衡版塊,主要是從理論上探討儒學問題,是針對具體問題的研究;最后是蜀學大家的版塊,主要牽扯到巴蜀地區(qū)的學術和學人。當然,限于篇幅,還有更多的優(yōu)秀文章,未能在《儒藏論壇》第十
有別于通常按照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的思路來研究黑格爾辯證法的形成過程,本書基于對黑格爾不同時期有關懷疑主義之文本的分析,按照黑格爾自身思想的進展過程,從黑格爾對懷疑主義的批判立場出發(fā)來探討黑格爾的辯證法學說。本書厘清了黑格爾的“真正的懷疑主義(耶拿邏輯綱領)-自身實現著的懷疑主義-辯證法-思辨”的內在發(fā)展脈絡,闡
本書為中華經典名著《老子》的今注、今譯和解析本。內容包括:(1)解題。闡析《老子》的主題思想、基本內容、重要觀點和邏輯結構。(2)原文。對原文進行分段,并加以標點。(3)今譯。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用現代漢語直譯。(4)注釋。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對原文中難以理解的字、詞作注音、解釋。(5)評述。先用一句話對每段原文的主旨加